Vinchent的博客

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论语28 - 泰伯 - 曾子的话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病重,召集弟子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才知道什么是幸免啊!弟子们!

其实没看懂“吾知免夫”这句。勉强接受这个解释:孝道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曾子虽然生病,但是手脚还是好的,感叹自己侥幸幸免于难?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背)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不知道曾子是不是生的还是刚刚那场病,孟敬子来问候他。曾子说:快要死的人,说的话也是好话。接下来说的这些,就是曾子对于孟敬子最后的告诫了:

君子所看重的道有三点:严肃自己的容貌,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轻慢;端正自己的脸色,这样容易让人信服;说话文雅,这样能够避免粗鲁和错误。至于其他礼仪的细枝末节,则会有别的礼仪官来管理。

曾子所说的“道”,是为君之道。在曾子看来,作为一个领导,从外到内都得得体,有修养,这是最重要的。也可以说,在曾子临死的时候,礼崩乐坏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连个人的修养都已经被放弃,曾子所追求的、所希望的,恰恰符合孔子的倡导——从自身做起。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请教没有能力的人;作为一个懂得很多的人,请教一个懂得很少的人;肚子里有东西,也像没东西一样;知识丰富也保持谦卑。即便是受到了冒犯,也不计较。曾子曾经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

杨逢彬老师觉得大概是颜回吧,我觉得也是。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知道的东西总是少的,要学的东西总是还有很多。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欤)?君子人也。”

曾子对君子的描述非常的具体,可以把自己的婴孩交付与他,可以把年近百岁的父母交付与他,抽象来看这里说的一方面是信任,另一方面是仁德。信任在于可以托付,仁德在于他愿意被托付。

然后是面临大是大非的问题,能够坚守原则。可以被抽象为君子的「勇」。

这三条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条逻辑,那就是超越自身的关怀。仁是什么?信是什么?勇是什么?不好说,但是他们一定不是「自私自利自我」。

经济学告诉我们自私带来经济的繁荣,从一个社会整体的视角来说或许如此,但是我们不能把用来研究社会的经济学理论拿来为自己的人性之恶背书。经济学不背这个锅。我认为在如何做一个好人的问题上,儒家提出了非常值得我们努力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作为士人,不能不宽宏大量且果决能断,因为任重而道远。士人之任,是仁;士人之道,是坚守仁德直至终身。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推出,曾子告诉我们要想终身坚守仁德,就必须要做到“弘毅”,弘是宽大,毅是强而能断。所谓宽宏大量,应当指的是自己的视野和格局,不为小人所惑;所谓强而能断,指的是不被众多选择所侵扰,能够依照自己的原则做出决断和割舍。

所以我觉得,弘毅,说的既是坚持也是放弃,只有在放弃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弘毅。有时是放弃一种纠结,有时是放弃一种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