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hent的博客

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政治学通识》11 - 第六讲 政府结构与政治制度

|选举制度|

议会选举的三种制度:

  1. 多数决定制

    1. 简单多数决定制:一轮 (英、美、加、印)
    2. 绝对多数决定制:两轮,操作复杂,成本高
    3. 选择性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选民为候选人排序,第一名如果没有拿到半数以上的票,则把最后一名排除,并把投最后一名的选民所选择的第二顺位加到现有的票数上,重新统计。(澳大利亚众议院)

    比如:A得40%,B得39%,C得21%。则C被排除。已知第一顺位投C的选民第二顺位都投了B,则最终实际结果是A得40%,B得60%获胜。

    假设A是个极端的民粹政党,则即便有狂热的支持者,使得他在第一顺位得到绝对支持,也有可能被B这样的中间派(因为他也受C的支持者喜欢)夺取最终多数。

    这就要求各大政党不能只顾自己人的利益,而必须要搞联合,联合就是互相妥协和退让,所以这样的制度理论上不容易造成高度社会分裂。

    我觉得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不知道在实践中怎么样

  2. 比例代表制:按照比例分配席次 (以色列、北欧、东欧、拉美)

    1. 顿特公式:有利于大党
    2. 最大余数:有利于小党

即便都是比例代表制,不同的制度设计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果。

  1. 混合选举制度(日本、泰国)

选举的迪韦尔热定律(Duverger):

  1. 比例代表制倾向于形成多个独立政党
  2. 两轮绝对多数决定制倾向于导致形成多个彼此存在政治联盟关系的政党
  3. 简单多数制倾向于形成两个政党的体制。

选民如何投票?

  1. 选民身份模型
    1. 阶级因素:经济贫富
    2. 宗教因素:有信仰(偏保守)VS无信仰;不同信仰大乱斗
    3. 族群与语言因素:比如加拿大英语区VS法语区
    4. 代际因素:老人VS年轻人
    5. 性别因素
  2. 政党认同模型
  3. 理性投票模型
  4. 支配型意识形态模型

关于在了解投票的诸多分析的时候,必须要小心关注他是出于哪个模型来做出推论的,这个模型本身是否经得住考验就变得极为重要。了解问题的复杂性,能帮助我们避免做出过于简单化的结论。


学习,是为了变得更复杂,而不是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