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论作为一种人生信条
之前写过理想主义,这段时间又对于“性善论”这种非常理想主义的观念产生了新的思考。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问题它可以是一个纯科学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社会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信仰的问题。
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切入,它首先是个哲学问题,因为首先要定义“人性”和“善恶”。费曼关于哲学家的笑话并不是笑话,而是哲学问题真的不可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所有对于此种问题给出确切答案的理论一定首先对于“人性”与“善恶”提供某种有利于其结论的定义,而问题的关节往往就出现在这个定义上。
而我不打算从严谨的理路去面对这个问题,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朴素的观念,我们不去考虑它是否成立,而去考虑对于它的信仰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由此出发,相信“人性本善”即意味着:我相信我遇到的人是善良的。
过于绝对的定义令我害怕,那么我退一步:我相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遇到的绝大多数人,是善良的。 这里我们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遇到的某些人确实有可能居心叵测不怀好意。相信人性本善不意味着否认人性之恶的存在,而是把善作为一种初始状态。
出于这样的观念,我会认为在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人对我没有恶意,我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我甚至可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信任他们。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是,当随便在街上找一个人问路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人会尽可能帮助你,如果他不知道就会说不知道,但是不太可能故意告诉你一个错误的方向,因为他坏。
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假设一个杀人凶手,就他的所作所为,一定是恶的。即便我们接受这样的条件,我们能否由此断定他是一个本质上邪恶的人?也许他性格怪癖没有朋友,但是他未必会走过苗圃必踩死花朵,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恶意。
如果这样的人真的存在,那“杀人凶手”四个字真的是写在他脸上,而他能够杀人成功的概率肯定也十分渺茫了。
那么问题来了,也许他对于规则的遵守并不是来自于某种天生的善,而仅仅是社会的规训,是一套为了实现邪恶目标的方便法门。
一个困扰我的场景就是,假设这位能够遵守社会规则而掩藏自己的真实动机的十恶不赦的凶手,在行凶的路途上,遇到一个路人找他问路,他会做什么?
他会顺便杀了这个路人?他会告诉他正确的路?随便指一条路?直接说我不知道我没空?
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性最低,因为这很有可能会使得他自己真正的目的都无法实现。
至此,不妨翻过来把自己放在路人的场景:即便我找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问路,Ta大概率也不会杀了我,最多最多就是敷衍了事。
想到了这些,对人性如何还会失去信心呢?!
当然,有些人就是来使坏的,是做局来害人。但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这些人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性恶论者或许会假设他们来者不善居心叵测所以直接拒绝和远离。性善论者或许会假设他们不是包藏祸心的直到发现他们其实图谋不轨。
这使得一个善良的人始终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他们更有可能落入圈套。
确实如此,我对此无解。选择相信性善,是一种冒险。 是冒险就可能出现意外。这种情况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依然相信这种事情是少数,所以我们仍然首先选择相信人的善心,并同时提高警惕。
我相信一善报一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善待他人,并把他人当作好人来看到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我愿意冒险。我不得不冒险,否则终日生活于阴霾与猜忌之中,我又保全了自己的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