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hent的博客

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2-5 贯通是克服

哲学无处不再,平日里,只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哲学的领域。哲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或许这么说把哲学说浅了,其实哲学也来源于具体科学,比如物理学、心理学。人文类的学科比如文学更是哲学思考的一种具体呈现。

所谓“哲学问题”,不是哲学家的问题,而是人人的问题,或至少,来自人人的问题。(1.29)

哲学来自于常理,更来自于“异常之理”。为什么你好好的我好好的,他却要杀人?为什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为什么人不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毋宁说,是这些“反常”的事情让我们重新发现了生活中的“常理”。它刺激我们思考,为什么“常理”「应该」是这样,以及为什么“反常”的事情得以发生。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释”。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哲学扮演着解释世界的角色。哲学-科学的解释不局限于某一见具体的事,而是在于抽象出不同事物背后的共同原理

穷理的基本努力在于贯通道理,把不相连通的道理连通,找出矛盾的症结,把它松解。(1.33)

朱熹说格物至知,陈嘉映老师说穷理必依于格物。因为道理只有从事上才真切理会得到。一个理论或许简单,但是它最终的难处还是在落到实践中时该如何使用。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确有支离的危险,但若不面对这危险,必流于些空道理。独自关在屋里想得头头是道,一片得道之感,到了实际生活中,事事不得其道,学儒以为治道在胸,不知钱米,学佛超乎色相之外,遇事慌张焦虑。贯通不是顺顺溜溜发展,而是克服。(1.33)

最后这句话我想再重复一便:“贯通不是顺顺溜溜发展,而是克服”。说到「克服」可以联系到《何为良好生活》中虚伪和克服之辩,在哲学思考之中,也存在这样的分别:

究竟什么是真的贯通,“把话说圆”究竟是仅仅把话说圆还是把道理说圆,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我们总是寻求思想上的一致性,不能容忍矛盾。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主要看我们不能容忍什么方面的矛盾。

遇到反面的意见,我们是选择忽视,而强化自己所谓的逻辑自恰?还是努力思考,在矛盾的思想中找到新的出路?抑或是采取一个这也行那也行的和事佬心态来偷懒?

答:贯通不是顺顺溜溜发展,而是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