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hent的博客

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三峡好人观后感

电影里的布景对我来说处于陌生的交界处。作为一个90后的城市人,电影里出现的这些老物件、老房屋、老场景存留在我非常早远的记忆中,我似乎并没有对这种记忆产生怀念的情绪。

那是一个我大概知道,但是并不属于我的时代。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和这段记忆给我的感觉一样,若即若离。故事很简单,是两个找人的故事,背景是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的内容超出了电影本身——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电影本身的叙述来理解电影?

三峡好人

这部电影的主要场景都非常扎实,就好像纪录片般常态化的呈现,但是其中又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超现实”画面:比如一栋烂尾楼像火箭一样升天,以及最后在男主迷茫眼神的背后,有一个人在两栋楼之间走钢索…

我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些画面,但是这种叙事语言一定是超越现实本身的,需要做引申的探讨,可是引申多少,引申到哪里去,这恐怕还得看每个人的理解。

我是一个愚笨的人,我对此没有理解。别人的理解,我姑且一看,也不必当真。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只有和观众发生碰撞才变得有价值,不同的人可以对一件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每一份理解都属于这个人自己,我认为这恰恰是艺术的魅力之一。

但是对于艺术的解读也并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利于我们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理解作品力图传达的意涵,所谓学习艺术,也就是为了学习这一门艺术里的单词语法和结构,以便让我们成为艺术家沟通的对象。

在这个意义上说,很多艺术看不懂,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门道,没有找到理解的方法,和任何语言一样,多听多看总归就能看明白一些。

不论如何,作为一个门外汉——在任何新东西面前我们都是门外汉——保持感官的打开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艺术创作的出口和理解艺术的入口都是感官,无论是音乐、美术、电影还是文字,那些在我们看来最肤浅,最直接,最没有价值的感受,构成了作品给我们传达的第一层内容,也构成了我们形成对作品理解的底色。

《三峡好人》给我的感觉就是“若即若离”,就像那一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