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hent的博客

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政治学通识》08 - 第五讲 不同的政体:民主、威权与极权

目前比较公认的政体区分有三种:民主政体,威权政体(authoritarianism)和极权政体(totalitarianism)。亚里士多德最早系统性地区分政体:一人统治时,统治者节制就是君主政体,否则就是僭主政制;一撮精英统治时,好的情况是贵族政体,不好就是寡头政体;多数人统治时,好的情况就是共和政体,否则就退化成暴民政体。

林茨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政体划分。民主政体出现的最早,极权政体的另一种翻译是“全能政体”,意味着政府权力渗透到方方面面,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威权政体。


|民主政体|

关于民主政体的定义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实质性定义,另一个是程序性定义。 民主的实质性定义比如:“人民当家作主”,“多数人统治”,“民有、民治、民享”。 ->从实质性定义出发,很难区分民主和非民主政体,因为“人民”很难界定,“统治”的意义也很难界定。 民主的程序性定义则关注于政治参与政治竞争

罗伯特·达尔在《多头政体》中给出的定义更接近程序性定义:“民主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不断地对公民的选择做出响应,公民在政治上被一视同仁。

综上,可总结出民主政治的八大特征:

  1. 政治参与。也就是多数成年公民的投票权。
  2. 政治竞争。公开竞争公共职位,靠争取选民的选票来获得职位。
  3. 问责制。对选民负责。
  4. 回应机制。对于公众利益诉求有反馈的机制,否则的话也很难再次当选。
  5. 起码的政治平等。平等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6. 多数决定。
  7. 对少数权利的保护。
  8. 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

民主政体的三个悖论和七个误解 悖论1:冲突和认同。民主要求竞争,竞争就可能带来撕裂。看看美国…… 悖论2:代表性与治国能力。民主政治意味着不愿把权力交给少数人,但是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则无法真正回应各方诉求。看看法国…… 悖论3:同意和效能。民主需要同意,但是同意需要合法性,合法性需要有效率的运作。如果无法达成,则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让民主政治变得“无意义”。看看墨西哥……

误解1:民主主要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民主同时也是一个转型问题。民主不应被过分理想化。 误解2:转型是单向线性的进程——实际上转型经历许多反复 误解3:政体要么民主要么不民主——其实还有很多处于“第三波”转型过程中的“两不像”政体(hybrid regime)。 误解4:不民主就是因为不民主——民主不是可拆卸的装置,宪法说到底也就是几张纸,重要的是实际的政治过程和主要政治力量的作为和政治家的领导力和抉择。 误解5:民主搞不好是不会搞民主——实际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以前的负资产过大,不仅仅是民主本身的问题。 误解6:民主重在选举竞争与权力制衡而政府效能无关紧要——“分权制衡”是民主政治重要的一部分,但政府效能也十分重要,否则民主难以为继。 误解7:不同国家的民主模式都是相似的——其实国家之间政府形式、选举制度、政党体制和央地关系等等差得很多……不同的制度选择带来的后果也不一样。


很庆幸现在的自己并没有这些对民主政治的误解,但是这些误解有些真的深入人心。鉴于这篇文章总是拿乌克兰举例,写成的时间应该也是7年前了。这七年间也发生了不少事情,估计现在大家对「民主政治」的排斥情绪应该更高了吧……

民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我们该不该追求民主呢?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民主呢?这是贯穿了几千年的大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很多智慧的头脑终其一生试图解答这个问题,这也是我认为政治哲学中最有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