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hent的博客

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鬼魅浮生观后感——一个鬼故事

人死后,阴魂不散,是因为在人世间还有所挂怀。

《鬼魅浮生》和《寻梦环游记》从两个视角描绘了死亡。

《寻梦环游记》的主旨是,我们的永生来自于世人对我们的记忆,当记忆消散,我们就算从这个世界中彻底死去。也就是说,这种“生命”依旧是依靠外在的条件而得以延续,而并非是死去的我们所能左右。

亡灵的世界也是有生死的,真正的死去是被世人遗忘的那一个瞬间。

那么有一个疑问,假如我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书,埋藏在世间的某处。在数十年后,我死了,怀念着我的人也死了,我的亡灵也死了。可是千百年后,一个人找到了这部作品,把我的故事重新拼凑了出来,那么我还会复活吗?还是这一段记忆已经不属于我,而属于他的想象。

如果这么说的话,亡灵国只不过是一个死生的中转站。


《鬼魅浮生》则不同,人死后,靠的是一股元气而支撑着白床单,这股力量来自于自我,来自于自己对于一段关系的留念,对于世界的留念和不舍。当这股力量消散,元气消散,那白床单也就会终于飘落到地面。

披着花床单的鬼说:“我想他们应该不会再回来了”然后飘然消逝。是什么力量继续支撑着披着白床单的鬼继续在世间停留?

影片看完,不解之处在于那未来和过去之间的穿梭是如何完成的。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活着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的维度上,在时间上,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这个时间轴上,物理的世界空间的世界对我们展开。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处在存在着丰富的立体结构的空间中。

而影片中呈现的死后的魂魄则活在一个空间维度上,他一直处在执念带他回到的那个地方。那么那个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所发生的一切都投影到了这个空间之上,这也就让魂魄创造了在时间上穿越的条件。

对于一个死后的亡灵来说,和他有关的情节已经杀青,他可以静静地坐在窗前看完整场电影,可以“提前”知道结局,因为这个结局注定已经和他无关。


《鬼魅浮生》关乎生死,也关乎爱情,也关乎文学和哲学,电影中闪现伍尔夫的小说,书架上的《尼采》还有女主阅读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最后那张纸条上到底写得是什么呢?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一个灵魂是否选择彻底的离开,或许说到底还是因为外在的世界是否还为他提供留下的理由。在这个意义上,《鬼魅浮生》和《寻梦环游记》应该是殊途同归吧。